为进一步高质量加快推进云南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各项工作任务,受农业农村部种业司委托,2021年11月10-11日,由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牵头,协相关方面专家到云南督导检查调研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进展情况。根据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工作部署,由我院组织开展了东川区系统调查现场调研并召开了资源普查工作交流座谈会。
11月10日,刘旭院士一行在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左荣贵、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戴陆园陪同下,选取了昆明市东川区进行系统调查实地调研。调研组分别到铜都街道陷塘村和碧谷街道李子沟村现场调研了濒危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收集情况,对当地的“甜荞”、“开花洋芋”等地方特色品种资源收集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于当天调研参观了我院嵩明科研基地。
东川区铜都街道陷塘村种质资源现场收集调研
东川李子沟村“开花洋芋”调研现场
嵩明基地DUS新品种测试中心调研
11月11日上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情况汇报及座谈会在我院召开。院党委书记唐开学主持会议,刘旭院士协督导组一行5人及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左荣贵、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戴陆园出席会议。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省种子站及我院相关人员40余人参会。
唐开学书记对刘旭院士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农业农村部和国家普查办以及省农业农村厅对我院的支持表示感谢。省农业农村厅左荣贵副厅长在讲话中介绍了我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资源普查相关工作部署和目标任务的总体进展情况;我院戴陆园副院长对我省普查与收集具体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截止2021年11月,全省已出动车辆3000辆(次)、行程50.8万公里,出动普查人员3.17万人次,调查1235个乡镇6445个行政村,走访老领导、老科技人员和群众3.29万人次,培训953场次、1.64万人次,印发宣传资料3.17万份、制作条幅标语3189条。116个普查县全部完成普查表填报,现全省共征集和接收资源4284份,各类资源已核对信息、分类整理、妥善保存并为收集单位开具接收证明。其中2256份种子类资源置于种质库双十五干燥间已完成干燥处理并分出适当原种保存入库,活体类样本已进行保存处理,预计2021年年底完成1692份资源鉴定评价工作。2021年已完成了东川、龙陵、墨江三个县系统调查,摸清其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抢救性收集农作物资源320份。
刘旭院士指出,云南要贯彻做好习总书记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战略部署,落实好胡春华副总理关于种质资源“应收尽收、应保尽保”等两次讲话精神。调研的目的是要了解情况,调研进展、发现问题、研究未来。对于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进展工作情况,他提出三方面要求:一要将全面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二是要将行政推广人员和科技人员相结合;三是要将数据与实物相结合。并在找线索、定规程、做培训、建队伍等多方面为我省种质资源工作献言献策,开拓我省种质资源普查的思路和途径。他强调,我院要借助平台优势,抓住时机,把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做强、做大。
根据刘旭院士及专家督导建言,唐开学书记要求:一是全院要高度重视,抓住普查三年“窗口期”,切实提高责任意识;二是院普查办和各普查片区责任研究所要高度重视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并做好相关工作;三是要持续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四是要加快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整理。我院要根据督查检查的相关意见建议,认真总结,扎实做好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审核人:杨雅云)
刘旭院士进行工作指导
唐开学书记作工作部署发言
会议座谈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