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中国农学会主办召开了“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以下简称创新院)建设实践与机制研讨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农业农村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瑞明参会并致辞,邀请12家“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科技创新院代表进行了发言,邀请7位专家就创新院的建设思路进行点评。院长李学林出席此次会议并做点评。
会上,农业农村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张振华、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党委书记刘瑞明分享了创新院建设的初衷、背景、现阶段取得的进展,创新院的要求、职能职责;同时指出,创新院的建设,符合现阶段科技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需要;希望通过创新院的建设,联动科研院所、企业,带动“一带一路”国家产业的发展、科技和人才的互动,巩固互联互通的合作基础,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共同推进经济的发展。12家分别来自大学、研究所、企业的代表,就自身对创新院理解,在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建设思路及工作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使其他单位创新院建设上获得启发。
来自中国科协国际部国际组织处、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科技条件处、内蒙古农牧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的7位专家对创新院代表的发言进行了点评,指出创新院要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考虑各国的实际情况,解决民心相通,开展务实合作;要建立自己的数据库,汇聚国内外资源,加强横向合作;同时建议中国农学会要有专人推进,要实体化,加强机制建设,强化人、财、物的进出机制,后补助机制等。点评时,李学林院长指出,创新院的建设,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服务国内产业安全,助力解决农业科技“卡脖子”问题;同时分享了我院通过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研究,在草地贪夜蛾、沙漠蝗等跨境有害生物防控上取得成绩,为稳定国家农业安全做出贡献的案例;希望通过创新院的建设,实现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联合研究,围绕共同的目标,汇聚人力、物力、财力,服务“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发展。
院国际合作处、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审核:罗雁婕)
李学林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