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下午,云南省稻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及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
会议第一部分为重点实验室第一次学术报告会,实验室全体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兼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李小林研究员主持。重点实验室4个研究团队的7名青年科技人员就水稻抗稻瘟病、稻米品质、杂种不育、株高、分蘖角度等研究主题进行了报告,相关专家就每位科技人员的报告进行了点评,肯定了研究中的亮点,也指出了需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会议第二部分为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南京农业大学赵志刚教授、云南农业大学陈丽娟教授、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以及重点实验室全体人员出席了会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罗雁婕,科研处副处长杨雅云到会指导。主持人李小林研究员首先宣布了云南省稻作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对学术委员会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衷心感谢各位专家对实验室建设的大力支持,希望今后专家们多提宝贵建议,以促进实验室不断发展。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院士担任,副主任由云南省农科院陶大云研究员担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包括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程在全研究员、云南农业大学陈丽娟教授、云南大学胡凤益研究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周家武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赵志刚教授。实验室主任陶大云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从2019年至2021年期间的建设情况,包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以及三年期间的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实验室的建设工作部署进行了说明。在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方案后,学术委员会专家们就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关系实验室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术委员会认为:实验室的目标定位是正确的,研究内容有自己的特色。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加深国内外交流合作,积极探索相关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争取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实验室研究平台,培养更多的人才。学术委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利用各自在相关科研领域的优势,大力支持实验室学科建设,实现优势互补。
本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实验室针对学术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和意见逐一研究落实,并向学术委员会反馈。(编辑:王丽娟;审核:刘琨)